close

因為楊志良署長的這段發言,讓我興起了重新回顧歷史的念頭:



我之前在部落格一共寫了四篇和H1N1有關的文章:

2010.03.08 再論台灣H1N1新流感疫苗的安全性 

2010.01.21 衛生署官方數據顯示:台灣H1N1疫苗通報死亡比率為美國10倍! 

2009.12.17 台灣新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衛生署報告中的疑點  

2009.08.28 H1N1新流感疫情,應該啟動國安機制嗎?

我不是防疫的專家,但是因為網路,可以取得各國的防疫工作的數據和資料,來和台灣作跨國比較

統計最後資料,台灣疫苗注射通報嚴重副作用明顯高於世界各國:

去年一月份我的文章裏比較數據得到結論:『台灣疫苗注射後,通報的一般副作用比率和其它國家接近,但是嚴重副作用的比率偏高。』經過10個月後,把後來公佈的數字再加進來,整理如下:



最後的資料顯示,台灣2009-1010年的H1N1疫苗注射『嚴重不良事件每十萬人通報比率』真的比其他國家要高出不少,也比WHO公佈的數字要高,約是10-6倍。

証據是這樣,但代表什麼還很難說。也許是國情不同,通報的習慣不同。只是通報個案,不代表就有因果關係,不一定和疫苗品質有關。

也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台灣疫苗的品質,或品管真的有些問題。雖然有公佈數字,但是衛生署並沒有告訴我們這數字比其它國家高這麼多怎麼去解讀。

跨國數字比較是必要的,因為衛生署的宣傳文件上,也有這麼一張表:


然而這是早期的資料,2010年1月,當時疑似嚴重不良事件通報率的統計是2.6,和表上其它國家相比已經偏高了。但沒想到最後累計數字更高,到了 4.5 (最後一次公佈資料是2010年8月請見此)。這個宣傳資料上的表格到現在並沒有Update。或許衛生署一開始就認為疫苗很安全,後來所有報告數字都不會影響到疫苗政策,也就不需要追究了。

衛生署在網頁上的疫苗安全性揭露在時間上不夠即時:

其它各國的疫苗嚴重副作用每十萬人比率數統計結果在剛開始時和最後結算時大致上是一樣的,(例如加拿大0.88-->1.1,美國0.43-->0.68,日本2.1-->1.7)。但是台灣的統計一開始卻是低估,後來副作用通報數字才慢慢在網路上公佈,數字從12月的1.6-->1 月的2.6一直到最後-->變成 4.5。比率會越來越高,是因為數字公佈大概延後了4-5週左右。台灣的『H1N1新型流感疫苗疑似不良事件每週摘要』網頁在此:http://flu.cdc.gov.tw/lp.asp?CtNode=3949&CtUnit=823&BaseDSD=7&mp=150

把這頁公佈的數字做成表如下:



再以後一週減前一週得到每週新增的接種注射數目新增的不良/嚴重事件案例數如下:



注射的高峰期卻是2009年12月5日,但疫苗副作用人數公佈的高峰期是在2010年1月12日,慢了5個星期左右。

但這代表什麼?是不良事件延後出現?或是通報延遲呢?都有可能。

還有另一個可能原因,那就很糟糕了,不良事件數目沒有延後出現,也沒有延遲通報,而是被官員刻意隱藏,延後公開的時間。

在衛生署的宣導資料中,不良事件監測應該是這樣的。注射數和不良事件數的個案數起伏相符。所以也許在他們內部的統計是沒有延遲的,但公佈到網路上卻慢了,Why?

 見 http://flu.cdc.gov.tw/public/Attachment/07271445352.pdf



有篇國內學者發表在Lancet的學術論文透露了一個數據。[1]



台灣注射疫苗後出現GBS個案數,在2009年11月1日開始大規模注射後,在前6個星期就發生了4例。但是在衛生署當時的疫苗安全性通報一直沒有揭露,直到2010年1月19日才公佈出來。差不多也是5個星期後。



這些個案數並沒有超過疾病發生背景值,是否是疫苗引起的也沒有定論。但更重要的問題是,負責疫苗政策的官員,有充份做到在第一時間揭露資訊嗎?還是他們怕民眾有疑慮,影響到疫苗的施打率,所以延遲了通報嚴重作副作用人數統計數字的公佈?

楊志良把疫苗注射率不高怪到名嘴不公平也不科學:

証據顯示出台灣疫苗嚴重副作用比率比別的國家高出6-10倍,衛生署卻從來不面對這個數字,不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而去怪別人合理的質疑。

証據也顯示出台灣的大眾第一時間並沒有得到最新的資訊,延後了4-5週左右。連基本的數字都給的這麼慢,衛生署要怎麼說服國人相信疫苗的安全性?

台灣人從小就打各式各樣的疫苗,也很少有人出來反對。但是這次H1N1疫苗裏面卻有台灣第一次製造的國光生技疫苗,而且才剛生產好,通過臨床試驗沒幾天就趕著要全面施打。民眾不敢打H1N1疫苗,是因為他們沒有充份的資訊可以判斷,害怕疫苗可能會帶來的副作用。

衛生署長不檢討自已的推行政策,不探究疫苗的安全性,不去管民眾的感受,卻找名嘴當代罪羔羊,要人家負起沒打疫苗後來得病死亡個案的責任,要名嘴下地獄,要集合民眾告訴求償一億。但是,打疫苗後,總共通報有52名往生的病人,經過專家會議的討論幾乎都判定和疫苗無關,歸因為時間上的巧合。這種有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已絕對不會犯錯的心態,十足官僚。

有國內學者的另外一篇學術論文,[2],提到H1N1疫苗剛開始注射時十多起的學生集體送醫事件,加上後來的張小弟的死亡,引起媒體對疫苗安全性的關注,才是造成後來疫苗注射率不高的起因。原文是這麼寫的:



楊志良只記得名嘴,似乎忘記了當時的新聞事件。集體送醫和張小弟的事件,可不是媒體和名嘴製造出來的。在這篇文章列出事件表格統計如下:



http://www.eurosurveillance.org/images/dynamic/EE/V15N21/art19575.pdf

這上面的人數累計是272人。

我在當時2009年12月17日寫的網誌,台灣新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衛生署報告中的疑點,整理報紙的各篇報導加以統計,算出來的人數如下表是288人,相去不遠。現在來看我那篇文章裏的論點,對通報系統的質疑,還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集體送醫就算後來判定真的是心理問題引起的,它也是一種副作用,也是一種現象。平常有學生食物中毒都會上報了,H1N1疫苗施打人數可是幾百萬人,再加上這麼多起事件,你不能叫民眾不關心,部落客不寫,媒體不報導,名嘴不批評。民主國家裏想要提高疫苗接種率,一定要能讓民眾有安全感。對問題有負責到底的態度,資訊要充份及時的揭露,面對質疑要仔細耐心地說明。

身為科學家態度應該謙卑,開放,接受各種可能性。如果有証據証明自已的假設有問題,也應該要修正。

以傲慢的心態認為不是專家就不能發表意見,一切都要聽我的,是楊志良最大的問題。每次會爆,都是因為這顆地雷。

-The End

References:

1.Lancet. 2010 Apr 3;375(9721):1164.Monitoring the safety of pandemic H1N1 vaccine.Huang WT, Chuang JH, Kuo SH.

2. Euro Surveill. 2010 May 27;15(21):19575. Mass psychogenic illness in nationwide in-school vaccination for pandemic influenza A(H1N1) 2009, Taiwan, November 2009-January 2010.  Huang WT, Hsu CC, Lee PI, Chuang JH.



在PubMed上可以找到台灣學者關於2009年H1N1疫苗的學術文章約有20篇,其中提到疫苗安全性的文章約有8篇,觀察的個案數N合計約1,200人。文章摘要截圖在此。再點一下可放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futest11 的頭像
    afutest11

    afutest11的部落格

    afutest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