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未來發展的“大國策”問題,已日益受到重視。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十幾年前,在前蘇聯模式失敗後,有美國學者宣布,人類發展到美國模式,已經終結了,換句話說,美國模式被某些人認定為全人類唯一合理的、最終的模式。但是,歐洲人並不完全認同這個美國幻覺。歐洲人曾經認為,世界上最好的發展模式有兩種,一是美國模式,二是歐洲模式。現在,某些歐洲人又修正了他們的看法,指出,世界上還有第三種模式,那就是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與歐美模式/劉仰 引自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8/200907/92284.html
與美國沉迷“自由市場”、疏于“政府監管”不同,中國模式是“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結合”、“外向型經濟與啓動內需相結合”、“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相結 合”等等,這正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模式奧秘”。誰都應該看到,假若沒有中國模式,當前的全球經濟就更加顯得死氣沉沉,其復蘇前景就必定少了一個希望、 少了一個動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自 http://bit.ly/d1Q5aS
在金融風暴持續橫掃歐美經濟體之時,像這樣越來越多的『中國模式』論述持續地在各種媒體版面上出現。但是,中國共產黨的網路言論控制,對邊境分離主義的鎮壓,官員的貪污腐敗,迫害自已國內的宗教和異議份子的新聞也從來沒有間斷過。集權主義的發展真的比民主自由來的更好更適合人民嗎?這種價值觀的鬆動,恐怕比『中國崛起』的事實更來的撼動人心。
中國改革開放號稱30年,不過真的經濟起飛,其實是從1990年之後的才開始,由下面這張圖我們可以看的出來:
更確切地從國內生產毛額(GDP)上來看,中國經濟真正快速地發展,是這10年間的事情。中國已經超過德國,接近日本,不久可望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日本和德國停滯不前,不由得讓人覺得所謂的『中國模式』或許真的有可取之處??
從一整個國家的角度,無疑地中國是趕上來了,而且做到『超德趕日』。然而,這真的是中共『改革』路線的成功嗎?
中國GDP快速地增加,許多人並不了解的第一個因素是:人口。中國不但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接近全球1/5的人口,中國人口的增加也是非常可觀的,我們把日本,德國的人口數發展和中國做一個比較如下:
中國人口數是日本的11倍,德國的16倍。事實上,從1990年之後,中國增加的人口,比日本和德國兩個總人口加起來還要多!!
中國的GDP快速成長,第二個重要因素是匯率,因為中國的GDP主要來自於出口增加和境外投資增加。人民幣的匯率在1985-1994 年代快速地經由政府的操作貶值,整整相差超過4倍!!
你可以回到GDP成長的那張圖上就可以明白,1995年後,人民幣拉到和美元8比1的匯率,也就是GDP曲線開始往上快速增加之時。
人民幣的瘋狂貶值,代表的是相對於外國資金而言,中國的勞動人力價格便宜到不行,也只有在集權國家才能進行這樣的貨幣操作。外資,特別是台資和港資潮湧而入,再加上90年代後大量人口的增加,中國以人肉血淚打敗各國換來世界工廠的地位。
這種中國模式真的能算成功嗎?為什麼其它的國家不這麼做?難道這樣的模式不能用在別的國家嗎?
要解答這個問題,其實,最好的答案是蘇聯,我們可以看另一個比較圖,大部份的人會嚇一大跳:
這是『Nominal GDP per capita』,人均國內生產毛額,也就是把國內生產毛額再除以人口數的變化。
不仔細看,許多人會以為快速增加的是中國。錯了,快速增加的是俄羅斯,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在90年代俄羅斯和中國差不多,但後來,俄羅斯增加的速度比中國快多了,現在已經是中國的2.5倍。
原因是因為俄羅斯並沒有像中國那樣的大量人口的增加,也沒有刻意的貶值貨幣。俄羅斯並不是靠人肉血淚來求取經濟發展。
蘇聯在90年代解體,進行的是另一種改革,權力下放,各聯盟國獨立,蘇共沒有過去的統治地位,不再集權 ,那麼,是好還是壞呢?
你可以看到除了俄羅斯,從蘇聯獨立出來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在20年前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都接近中國,但是到了現在卻通通比中國增加的快了太多了,愛沙尼亞已經是中國的5倍。
這些國家人口都不多,所以不能像中國那樣可以『超德趕日』。可是,以人均國內生產毛額而言,他們表現的比中國好太多了。
中國以國家的角度而言是強大了,但是以人民的角度而言,『中國模式』不能算成功。同是共產國家進行改革開放,比較俄羅斯和波羅的海三小國的發展,我們甚至可以說中國模式是失敗的。
光是以Nominal GDP per capita也許有人認為不公平,畢竟中國人口太多了,一平均下來很吃虧。我們可以再比較其它的數據:
以共產主義最重視的『均富』而言:
Gini Coefficient 是衡量國家均富程度的最常用指標,越低表示出來越均富。你可以看到中國是紫色的,但是俄羅斯就比較好,波羅的海三小國更是均富。
台灣的吉尼係數差不多在0.38左右,也還可以。
香港的吉尼係數已經到0.6,可以說是紅色的危險狀態。
中國模式的經濟發展,在『貧富不均』上,可以說是失敗的。
除了『均富』,另外一個衡量國家發展的重要指標,是『新生兒死亡率』,中國,俄羅斯和波羅的海三小國的比較如下:
中國的新生兒死亡率差不多是這四個國家的兩倍以上。
從『人均所得』,『吉尼係數』,『新生兒死亡率』這幾個指標而言,90年代後,中國模式的成果遠不如蘇聯解體後這四個獨立出來的國家。
如果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共瓦解或中國進行民主改革,會不會中國的經濟會發展的更好,人均所得更高,更均富,人民生活品質更好?
我們不知道,因為歷史無法重來。
但是中國經濟的發展,透過這樣的數字分析和比較,應該把它看成是許多中國人民勞力便宜出賣的成果,而不是中國共產黨實施專制統治的成功。
中國模式,是人肉血淚金字塔堆積出來的發展,甚至還要加上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剝削,別的國家無法重覆,也不值得去學習和模仿。
留言列表